4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介绍了银行业保险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情况,回应了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防范风险等问题。
周亮表示,银保监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金融委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取得了积极成效。据统计,一季度,银行业各项贷款新增近7万亿元,同比多增1.18万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保险机构也发挥了保险保障功能和社会稳定器作用。与此同时,为了抗击疫情,银行保险机构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在国内捐款捐物、抗击疫情方面,已经捐助了大概27亿元。同时,积极开展海外捐助,大力配合驻外使馆,为我国海外留学生、驻外中资机构人员免费提供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此外,还向全世界59个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捐助。
周亮谈到,在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方面,银保监会出台政策,努力实现小微企业信贷“增量、扩面、提质、降本”;落实好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和地区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发挥政策性银行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强化金融科技运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便捷服务;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统计数据显示,2月末,18家大中型商业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5万亿元,同比增长31.8%。贷款的平均利率是5.22%,较去年下降0.22个百分点。其中,5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4%,较去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
针对外界所关心的中小银行风险情况,周亮强调,总体来看,当前中小银行总体运行稳健,虽然不良资产略有上升,但风险可控,主要经营指标和监管指标都处在合理区间。他表示,这主要和近三年以来,特别是中央要求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以来,银保监会坚定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风险有关。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坚决扭转中小银行偏离主业、盲目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发展模式,回归本源、深耕本地、下沉服务,特别是强化社区和县域金融服务,对异地经营行为进行严格规范。
二是完善公司治理。积极探索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强化“三会一层”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管的履职评估和问责。对于履职不到位的,严肃追究责任,纠正不当履职。实行薪酬延期支付、追索扣回,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是优化股权结构。严格审核股东资质,强化对股东特别是实际控制人“穿透式”管理,规范股东行为,依法整治违规占用银行资金、非法获取银行股权、股权代持以及使用不正当手段操纵银行经营管理的行为。
四是压实各方责任。首先,压实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通过严监管倒逼银行落实责任,完善管理制度和风控体系,依法规范经营。其次,推动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中小银行基本是地方经营的,地方国有资本股东也要落实责任。一旦出现风险,地方还要落实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同时,银保监会作为金融管理部门,必须履行好监管责任,要敢于监管、善于监管,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五是增强资本实力。通过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做实资产分类、加大拨备计提和利润留存,增强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等方式,拓宽银行补充资本渠道和方式。
六是坚持分类施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实行一地一策、一行一策,区分轻重缓急,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对少数高风险机构精准拆弹。
七是加大金融反腐力度。对一些搞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惩不贷,让干坏事的人付出沉重代价。
周亮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还会继续坚持和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化解风险,推动中小银行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当前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有一些中小银行历史上也积累了一些问题,比如内控不完善、公司治理不到位,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对于这样少量的机构,会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一行一策,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比如直接注资重组、同业收购合并、设立处置基金、设立过桥银行、引进新的战投等等,加快改革重组。此外,也会充分评估处置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做好各种预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